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于11月18-19日共同举办了“2019全球经济金融论坛——全球金融的‘范式转变’”国际研讨会。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75周年。75年以来,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中,全球金融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中的某些只是暂时的,有些会维持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人们通常把最后一类变化称为“范式转变”,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十多年之后,许多央行再次推出宽松政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领域的争端有可能扩展到金融领域;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兴起,传统货币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持续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这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所有这些变化都引起了国际经济和金融界的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变化和问题,我们举办了每年一度的上海全球经济金融论。
| 全球金融的“范式转变”会议议程 星期一,2019年11月18日 | ||
| 08:30-09:00 | 注册 (三楼,共享厅) | |
| 09:00-10:15 | 开幕式 | |
| 09:00-09:05 | 主办方致辞: 沙麟 上海市原副市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 | |
| 09:05-10:10 | 主旨演讲: “维持全球经济扩张的关键条件” John Lipsky IMF原副总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中美贸易摩擦和中美关系” 陈启宗 恒隆地产董事长 | |
| 10:10-10:15 | 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及其对外影响》 乔依德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
| 10:15-10:30 | 茶 歇 | |
| 10:30-12:00 | 第一部分:高度不确定性下的全球经济 | |
|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和政策协调是全球经济保持稳健的关键条件。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再次抬头,这会不会是经济衰退的一个不祥之兆?持续的货币宽松、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可能共同导致全球持续的低自然利率,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已进入了拉里·萨默斯提出的“长期停滞”时代? 主持人: 张光平 上海银保监会巡视员 | ||
| 10:30-10:45 | “确定的全球化破损和流动性再释放” 邵宇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 | |
| 10:45-11:00 | “中国与世界:不断变化的关系的内在动力” 成政珉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 | |
| 11:00-11:15 | “贸易冲突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 |
| 11:15-11:30 | “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的收入分配恶化和社会问题:美国的教训” 张欣 美国托列多大学经济系荣休教授 | |
| 11:30-12:00 | 讨 论 | |
| 12:00-13:30 | 午 餐 (绿地万豪酒店2楼,城市节奏自助餐厅) | |
| 13:30-14:00 | 主旨演讲: “全球经济和跨境投资” 屠光绍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前副董事长、总经理 | |
| 14:00-15:30 |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的范式转变 | |
| 近期,许多央行再次推出宽松政策,非常规货币政策似乎将变成常规的政策。现代货币理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货币政策的实践或理论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 主持人: Kim Kyungsoo 成均馆大学教授 | ||
| 14:00-14:15 | “危机已来?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思考” 王轶君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席首席 | |
| 14:15-14:30 | “货币政策的范式转变” Lawrence Goodman 金融稳定中心总裁 | |
| 14:30-14:45 | “反思货币政策框架” 张春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 | |
| 14:45-15:00 | “全球性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债务率上升的影响和风险” 徐明棋 上海国经中心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 |
| 15:00-15:15 | “韩国金融对‘范式转变’的反应” Cheong Youngrok 首尔国立大学教授 | |
| 15:15-15:45 | 讨 论 | |
| 15:45-16:00 | 茶 歇 | |
| 16:00-17:00 | 第三部分: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贸易和金融 | |
| 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已经对国际贸易和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贸易领域的纠纷可能扩展到金融领域。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一些跨境金融的基础设施有可能被武器化。国际贸易摩擦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些摩擦会不会促使全球贸易规则或金融基础设施作出调整? 主持人: 徐明棋 上海国经中心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 ||
| 16:00-16:15 | “美国将继续拥有对美元金融基础设施的专有使用权” Miriam Campanella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
| 16:15-16:30 | “贸易与金融冲击波对中美的影响” 夏春 诺亚财富首席经济学家 | |
| 16:30-16:45 | “提高本币融资的作用” Leslie Maasdorp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 | |
| 16:45-17:15 | 讨 论 | |
| 第一天会议结束 | ||
| 17:30 | 晚宴 (酒店大堂集合,仅限邀请嘉宾) | |
 
  
| 星期二,2019年11月19日上午 | ||
| 09:00-10:30 | 第四部分:货币体系的数字化(闭门) | |
| 尽管天秤币(Libra)可能无法成功通过监管审查,但它已引起高度关注,并促使政策制定者考虑货币体系的数字化。许多国家正在研究或努力试验央行数字货币,这能否获得成功?英格兰银行行长卡尼提出的“综合霸权货币”能否弥补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货币体系演变的前景和路径是什么?货币体系的数字化将如何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 主持人: 刘利刚 花旗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 ||
| 09:00-09:15 | “支付市场的开放进程” 温信祥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 | |
| 09:15-09:30 | “数字货币的宏观含义” 彭文生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 |
| 09:30-09:45 | “Libra、信用货币和全球货币体系” 乔依德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
| 09:45-10:30 | 讨 论 | |
| 10:30-10:45 | 茶 歇 | |
| 10:45-12:15 | 第五部分: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 |
| 中国已经并将继续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政策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对外影响。这些变化会给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 冯润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部主任 | ||
| 10:45-11:00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国” Kim Kyungsoo 成均馆大学教授 | |
| 11:00-11:15 | “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分析” 苏立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 |
| 11:15-11:30 | “中国金融对外影响的渠道和重要性” 何知仁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 |
| 11:30-11:45 |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的进入” Paul Gruenwald 标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 |
| 11:45-12:15 | 讨 论 | |
| 12:15-12:30 | 闭幕式发言 Lawrence Goodman 金融稳定中心总裁 乔依德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
| 12:30 | 午 餐 (绿地万豪酒店2楼,城市节奏自助餐厅) | |
| 会议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