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艾伯特基金会于10月15-16日共同举办了“2018全球经济金融论坛——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和含义”国际研讨会,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对此提供了支持。
全球金融格局在过去十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央行的职能得到了极大的放大;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和复杂;主要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但最近美国放松了监管;新兴市场的跨境资本流动得到加强等。全球金融格局的这些变化不仅仅意味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改善,也暗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贸易战的风险越来越大,一些新兴国家的汇率崩溃,全球非金融部门杠杆达到历史高位等。一个愈发明显的趋势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关键问题不仅仅是全球贸易不平衡,同时也包括了全球金融不平衡。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及其含义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此,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分析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揭示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判未来趋势,并特别探讨了中国在全球金融变局中的角色。
议程:
星期一 2018年10月15日 |
|
08:30-09:00 |
注 册(三楼,和谐厅) |
09:00-10:00 |
开幕式 |
09:00-09:10 |
主办单位致辞:
胡延照 上海市原副市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会长
Stefan Pantekoek 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
09:10-10:00 |
主旨演讲:
“近十年美、日政府债务演变格局和风险含义” 黄奇帆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后金融危机十年的持续挑战” John Lipsky IMF原副总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
10:00-10:05 |
研究报告发布:
《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对外金融》
主持人:乔依德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10:05-10:30 |
拍照 & 茶歇 |
10:30-12:30 |
第一部分: 全球金融体系的新挑战 |
尽管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全球金融体系仍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例如:贸易战风险增加,非金融部门杠杆率达到历史最高,全球资产价格飙升,汇率和资本流动不稳定, 发达国家民粹主义盛行以及地缘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危及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 主持人:Stefan Pantekoek 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
|
10:30-10:45 |
“金融危机十年后:风险增加,合作减少” Jung Taik Hyun 韩国仁荷大学客座教授 |
10:45-11:00 |
“全球不平衡、贸易战和国际调整机制” Jan Kregel 美国列维经济研究所教授 |
11:00-11:15 |
“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挑战——欧洲视角” Steffen Kern 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首席经济学家、风险分析部负责人 |
11:15-11:30 |
“资本流动管理:政策指引” Jonathan D.Ostry IMF研究部副主任 |
11:30-11:45 |
“全球金融周期和新兴市场金融动荡”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
11:45-12:30 |
讨 论 |
12:30-14:00 |
午 餐 (城市节奏餐厅, 绿地万豪酒店2楼) |
14:00-15:45 |
第二部分: 金融危机后的央行以及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 |
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特别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央行的功能显著增强。例如,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普遍实施; 各国央行也在金融监管中发挥了作用。这种变化已经或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产生什么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在危机爆发之初的“急性”阶段,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恰当的,避免了第二次大萧条。然而,自2015 年美国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历了严重的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如何识别危机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发达国家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上述影响? 主持人:Edmond Alphandery 欧洲50人论坛主席&创始人 |
|
14:00-14:15 |
“危机后的央行:两条腿走路” Gerald Epstein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 |
14:15-14:30 |
“危机后的中央银行:东方和西方” Lawrence Goodman 美国金融稳定中心总裁 |
14:30-14:45 |
“各国央行能否独自应对金融危机?印度这十年” Jayati Ghosh 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
14:45-15:00 |
“全球流动性不足背景下新兴市场货币危机” 姚余栋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
15:00-15:15 |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影响机制的变化” 何知仁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
15:15-15:45 |
讨 论 |
15:45-16:00 |
茶 歇 |
16:00-17:30 |
第三部分: 杠杆、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 |
金融危机后,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持续上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常涉及货币错配的非金融企业信贷迅速扩大。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政府的高杠杆率蕴含着潜在的风险。这种情况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意味着什么?主要国家宏观杠杆率的未来趋势是什么?政府应如何应对相关挑战? 主持人: 邵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
16:00-16:15 |
“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和新一轮全球衰退风险加大” Hansjörg Herr 柏林经济大学教授 |
16:15-16:30 |
“不断上升的公司债务:危险或承诺?” Diana Goldstein 麦肯锡金融市场部资深专家 |
16:30-16:45 |
“从结构性角度看中国的债务负担” 王涵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
16:45-17:00 |
“中国债务杠杆去化的未来路径” 刘海影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
17:00-17:30 |
讨 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