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5周年”大型研讨会

【2018-08-31】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于831日举办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5周年”大型座谈会。基金会邀请了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先行者,邀请了当年参与创建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同志,也邀请了在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的各界人士,他们畅谈改革开发四十年的体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这40年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关键的一招。今年恰好也是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5周年。基金会于1993年初,在浦东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25年来,基金会始终把坚持和推动改革开放作为我们的宗旨和目标,基金会所举办的各项活动都是为了推动我们国家和上海的改革开放。  

座谈会由上海市原副市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会长胡延照先生致辞,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在专题讨论中多位嘉宾发表演讲,他们分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副理事长张广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蔡来兴,上海银行原副行长王世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以下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


一.刘吉:中国改革的实质

邓小平同志提出一个词,叫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同时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实现。我们在十四大起草政治报告的时候,概括了十条,送给邓小平同志审查,他加了两句,第一句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二话是“集中全党的智慧”, 这是十四大报告里有的。他没有说顶层设计,他说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他解释说:“农业改革不是我发明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首创;开放也不是我的首创,是广东宝安县群众和干部的贡献。”所以他认为改革开放都是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然后集中全党的智慧。我觉得“群众的首创精神”也取决于解放思想,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如果都是“两个凡是”,如果都等着专家去做顶层设计,那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哪里来?所以我觉得邓小平同志提出把这两条加上去,真的很了不起。

二.王战: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回顾与展望

我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成效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有时候把一些在一定时间内很有成效的做法固化、神圣化了,认为只要这样做,改革开放就很容易取得成效,其实这是不对的。做这个路径分析,关键就是要用辩证法。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成本和效益的,如果要有效益,它就一定要付出成本。所以表格中间的一栏,就是我们所付出的成本、存在的不足。我们取得了十方面的成效,这十方面成效也带来了成本或者负作用,如果把这些问题想透了,那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就看清楚了。

三.张广生: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把握好着力点

上海在整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工作部署中抓住了两个着力点,这两个着力点的路径选择也非常恰当,所以使得上海从改革开放的后卫真正走向前沿,成为“排头兵”。第一个着力点是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上海是全国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上海在全国最先开始讨论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从最开始解决社会负担过重、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的富余人员过多的历史遗留的问题,到逐步解决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以及怎么从市场获得企业需要的各种要素的问题,由此推进了整个上海的企业、市场、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的“四位一体”的改革。第二个着力点是开发开放浦东。国家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抓住了这个着力点,通过“东西联动”突破了我们国家当时在特定领域、特定区域采取特殊政策推进对外开放的种思维。就上海目前来讲,我认为着力点可能是自贸试验区。以自贸区为出发点,以多元联动为推进实施路径,带动整个上海深化改革的进程,提高上海整体的对外开放水平。

四.蔡来兴:上海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上海的改革开放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是上海怎么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发展到前沿,第二个是上海怎么从前沿到当头兵、当龙头。第三个是上海怎么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我从第二个里程碑来看上海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上海是以全市性的思想的大讨论,作为全市改革开放制定大政方针的先导。市里非常重视,市长、副市长亲自挂帅,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我们又组织了课题组,层次很高,规模很大,集中了差不多六百人,时间也很长,差不多两年时间。这样一场大讨论,对我们了解上海各方面的情况非常重要。第二,我们的改革开放,既是一个动力,也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围绕上海的战略任务来展开的。这些改革开放的大的举措,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围绕中心任务、战略任务的转变而提出来的。第三,上海是以扩大开放来推动改革的。这一点全国也差不多,但上海是非常突出的。上海实际上是以浦东的大开发、大开放来推动了浦西的大改造、上海的大发展。如果没有开放,没有把资本市场、技术、资金从外边引进来,没有建立一系列开发区,我觉得就没有浦东和上海后来的发展。

五.王世豪: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的相互促进

对于40年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我认为有三点结论。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中国整个金融、经济改革的全过程。第二,金融改革始终和经济、社会的改革紧密结合,既推动和促进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主要标志是GDP全球第二),也使金融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主要标志是外汇储备全球第一,M2全球第一)。第三,从以人为本的经济需求看,我们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应该说尚有20余年中速发展的潜力。

六.陆铭:中国改革的观念要跟上全球化浪潮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中国所遇到的本质上是什么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的经济已经现代化和全球化,但我们的思想和治理却还跟不上。现代经济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发展,特别是集聚在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周围。集聚发展所带来的动能和效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来源。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时,经济的集聚对大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趋势。第二个趋势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就是全球的发展都是面向海洋的。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国际贸易的主流方式是海运,这跟人类的技术条件有关。但我们目前仍然普遍存在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所遗留下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需要。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应该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正确面对由海洋贸易所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经济秩序。具体来讲,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坚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的决议,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第二,在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的前提下,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要坚决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核心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在国际关系中,坚决赞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体要以共同的制度基础为前提,这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对外开放”的制度条件。

 


全文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9030607号  联网备案号:31010102006068
CopyRight 2013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