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于《科技与金融》杂志 2022年12月刊
作者:乔依德(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余洋(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导语:近年来,全球各国和各地区货币当局陆续研发和推出各自的CBDC,我国的CBDC即数字人民币也正处于大规模试点环节。在此背景下,准确理解CBDC实质、认识并把握CBDC优势尤为重要,本文从时代背景和货币演进历史规律阐述CBDC的本质属性,随后介绍CBDC的一般功能,最后在前文基础上展望数字人民币的未来核心应用,以期帮助理解CBDC和数字人民币,更好地发挥数字人民币的潜能和作用。
CBDC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发行的数字货币,其本质是数字化形态的法币。从各国的CBDC实践经验来看,多数国家都将其CBDC定位于M0,作为实物现金的补充。截至2022年10月底,在已知的全球112个已经开启CBDC项目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1个已经正式发行CBDC,15个正在进行试点。
附表3-8-2 全球各CBDC所处阶段及对应数量
CBDC阶段 |
国家与地区数量 |
禁用 |
2 |
不活跃 |
10 |
研究 |
46 |
发展 |
26 |
试点 |
15 |
正式发布并启用 |
11 |
资料来源:Atlantic Council Geoeconomics Center,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底。
CBDC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技术累积和私人数字货币经验等因素共同催生的产物。私人数字货币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比特币、以太坊、波场等数字货币在近十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围绕这些数字货币构建的公链生态也日益丰富: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等数字货币发行机制相继被提出并应用;流动性“挖矿”、流动性质押等小型币种发行模式也逐步成熟;中心化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激烈竞争使数字货币交易机制逐渐完善。各国和各地区货币当局发现可以借助数字货币的独特优势完善货币体系,因此纷纷研发各自的CBDC。
私人数字货币市场之所以在近十年来快速膨胀,本质上是因为公众对主权货币的信用产生了质疑。以最早的私人数字货币比特币为例,其创始人中本聪在发行白皮书中明确表达了其对主权货币的不信任,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了大规模非常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颠覆传统规则之后,超量的货币发行带来了资产价格膨胀、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促使中本聪创立了去中心化、由算法控制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的数字货币即比特币,试图代替中心化、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由人而定的主权信用货币。但事实证明,私人数字货币并不能取代主权信用货币的地位,相反,其表现出的特性令其更像是一种新型金融资产而非货币:第一,私人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较高,天然违背货币的币种稳定要求。比特币价格在2021年11月初达到近7万美元后便急速下跌,截至2022年10月底,比特币价格在2万美元水平线上下浮动,较最高点跌超三分之二,且波动率极大;第二,私人数字货币极易出现信任危机和流动性危机,从而形成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虽然私人数字货币一般自称去中心化,其确实也可以采用去中心化的生成机制和交易记账模式,但其发行人或创始人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始终具备强大影响力,以至于其可以轻易操控币值[1],因此私人数字货币究其本质是中心化的。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中心化与法币意义上的中心化有所不同,其特点是具有“去中心化”外衣,更为隐蔽且不受监管,对于金融体系的危害也更为隐蔽,更难在事前采取预防措施。其风险爆发经过往往如下:当某个币种话题热度被炒高后,大量新的交易者被吸引入场参与交易并将币值提升到极其扭曲的高度,发行人以及少数大体量持仓者趁机变现出局,市场快速崩盘并引发挤兑交易,导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爆发。2022年4月和11月发生的LUNA币以及FTX交易所“爆雷”事件已使得多家风险投资基金乃至养老金蒙受大量损失,若未来监管空档仍然存在,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私人数字货币风险事件,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也有效解释了为何萨尔瓦多比特币法币化试验事实上已经失败。[2]总的来看,相对于私人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其资产属性更为突出,因此,目前学界与市场更倾向于将私人数字货币划分为“加密资产”(Crypto Asset)。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可大致分为商品货币时代、贵金属本位时代[3]以及信用货币时代。商品货币时代货币是实物商品为表现形态,是“以物易物”原始交易的延伸,如我国早期文化中的贝壳交易。这一时期的货币具有使用价值,但正因为使用价值与社会需求,且贮存时间有限,其实际价格波动较大,因此人们便使用化学性质稳定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其中,金本位为最具代表性的货币制度,并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贵金属本位制度下,自然条件约束下的“稀缺性”成为发行货币的支撑,而这一性质虽限制了通胀,维持了金、银的通货地位,但却无法适应技术进步下的生产力提高,存在通货紧缩的自我实现机制,也随之带来了未完全脱离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里芬难题”。随后,人类社会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主权信用作为背书发行货币,这一过程至今不过短短50年左右。
从上述货币制度历史演进过程不难发现,货币制度演进的核心是支撑货币发行之物的变换。从该角度而言,我们认为私人数字货币无法取代主权货币,更无法改变当前主权信用为根基的货币制度,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私人数字货币的立足点是算法,这虽然能有效杜绝主权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当局主观意志和行为导致的货币超发以及通货膨胀,但并不意味其货币发行量能与经济总量保持同步,以现有的经验来看,主流私人数字货币往往具有通缩趋势;第二,私人数字货币替代主权货币将导致货币当局的功能被严重削弱,极大程度削弱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和效力,导致经济体几乎无法通过货币政策平抑经济波动,在危机时只能被动等待市场出清。这可能大大延长经济危机的长度,并增大其破坏力;第三,私人数字货币的匿名程度高且不受地域限制,导致其已成为主要的洗钱、恐怖融资、毒品军火等非法交易的主要渠道之一。该性质大大提升了监管难度,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难以取代主权信用货币成为社会共识。
相比之下,主权信用货币虽然看似没有货币发行的内生机制约束,但其仍受到通货膨胀、汇率等因素的外生条件约束,货币当局为了维持币值稳定将不得不约束自身的货币发行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信用货币体系仍然是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的最优货币制度,私人数字货币并不能取而代之,CBDC也只是主权信用货币在形态上的延伸。因此,CBDC而非私人数字货币才是真正意义上数字形态的货币。
CBDC虽然本质上的与传统货币无异,但其数字化的形态及其背后新技术基础赋予其传统现金或电子货币所不具备的新功能,主要体现为降低现金管理成本、扩大普惠金融范围、提高支付多样性和安全性、改善货币政策传导以及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并降低成本等。
具体而言,第一,降低货币制造、发行和管理成本。实物现金从生产到使用需要铸造、印刷、转运等步骤,商业银行以及中央银行对现金进行管理需要耗费物料成本,而CBDC无实物载体,将该部分成本直接变为零,节约资源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第二,扩大普惠金融范围。少部分人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开立银行账户,同时在银行业渗透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覆盖程度有限,CBDC在无需开设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数字化普惠金融,金融政策可以直接通过CBDC而非银行账户传达至居民。第三,提高支付多样性和安全性。CBDC为支付提供了新的渠道,且跨分布式网络复制的去中心化账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单点故障,提升支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加密算法保留完整的交易信息。第四,改善货币政策传导。CBDC可实现支付即结算,从而提高商户资金周转效率,这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流动性问题,提升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政策执行效率。第五,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并降低成本。一直以来,跨境支付的便利程度以及交易成本是阻挡多数国家进行跨境交易的主要因素。根据IMF对全球71个国家的跨国汇款交易费用的测算[1],其近十年均值为7.5%
[4],其中最主要渠道银行汇款的费用超过11%,远高于专门的支付机构略高于6%以及邮局汇款略高于5%的水平,成为阻止费用下降的拖累项。而交易成本与跨境支付总量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交易成本每下降10%对应跨境支付总量2%的提升。CBDC无需第三方中介的点对点交易模式能大大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发国际贸易活力。
(一)数字人民币的基本概况
我国CBDC即数字人民币(e-CHY)定位于M0,采用了“央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公众”的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可以根据跨机构交易信息更敏感地捕捉货币需求的变化,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此外,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的特点,在基于用户意愿和最小化原则的信息收集的条件下,严格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对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逃税等违法活动进行监控和打击。
截至2022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已先后在三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试点,涵盖全国15个省市23个地区[5],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6]。应用场景方面,除了最基本的线上线下购物外,还延伸到了生活缴费、教育支出、医疗账单、公共服务、企业收单、公积金缴存、土地拍卖等方面,整体表现出C端覆盖面不断扩大,并向B端延伸的趋势。
(二)对数字人民币的展望
结合数字人民币架构组成以及核心要素的特点,我们认为除了上述国际公认的CBDC基本功能外,数字人民币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有可为。
1.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是一种计算机程序或交易协议,旨在根据合同或协议的条款自动执行、控制或记录与法律相关的事件和行动,其目标是减少对可信中介的需求、仲裁成本和欺诈损失,以及减少恶意和意外异常。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是基于数字人民币开发的智能合约,是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应用之一。目前,人民银行表示已经开始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特定领域的小范围试点,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普及范围。
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或将成为数字人民币的核心应用之一,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户对数字人民币的需求。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在于资金穿透能力强、透明度高,而智能合约的长处在于标准化属性和自动化属性,能大量节省履约时耗费的合规成本、时间成本,并降低差错风险。二者相结合形成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便具有多种多样的潜在应用场景。比如预付消费资金管理领域,消费者与商户签订的合约成果通常体现为预付卡。正常情况下,消费者通过提前支付费用得到了优惠,商户也提前回笼了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运营效率,同时满足了双方的需求。但预付卡市场乱象却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跑路、非法集资以及霸王条款:发卡商户大量支取预付资金盲目扩张或用于非经营性投资活动,极易导致商户资金链断裂,进而出现商户经营者携款潜逃、门店易主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甚至部分商户发行预付卡的目的就是进行非法集资;预付卡的部分优惠条款往往是由商家制定并具有最终解释权,消费者与商户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商户事前承诺往往“口惠而实不至”,许多商户采用限制条件限制消费者达到优惠条件,且所缴费用不得退还。这些现象都切实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同时损害了预付消费市场信誉,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在于监管能力与监管职责的不匹配。目前,相关文件规定预付卡消费需备案登记,并实行资金存管制度,但事实上单一中心化监管部门进行的是“1对N”的监管模式,其职责过大,远超其能力范围,因此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为规范预付卡市场秩序、实现其良性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其标准化的合约模板将规范预付卡的合约条款,消除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穿透能力将推进预付卡市场资金的透明管理水平,在兼顾现有商业模式的前提下,可有效防范资金挪用[7]。
与预付卡等预付资金管理领域相似,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还可以运用到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资金流向不透明度高或交易成本高的其他履约环节和领域,包括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定向支付领域、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资金结算领域、消费红包、智能缴费等营销与零售领域以及内外贸易领域。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将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处理的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更好地嵌入货币政策的要求跟财政功能以及提高合约执行约束力,同时有利于发扬契约精神和落实法律规定,给法律带来新的含义。
2.跨境支付
截至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已经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牵头和倡议下,展开了联合CBDC跨境支付试验。我国也积极参与其中,2021年2月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加入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ge)研究项目,该项目是基于单一平台多货币系统的mCBDC安排,目的是实现不同CBDC及其与传统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目前该项目已探索了CBDC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15个场景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mCBDC结算的通用原型平台在几秒钟内完成了跨境支付和结算操作。
相较于传统的跨境支付的代理行清算模式,数字人民币等CBDC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清算和结算时间,降低中介费用,将有效促进跨境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在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背景下,提升亚洲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使用亚洲区域内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大大改善亚洲区域内贸易主要使用美元、欧元区域外货币结算带来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东南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往来。此外,当前互联网跨境购物即“海淘”这一新兴零售模式愈发火热,数字人民币也将为用户和商户带来更为便捷的支付和收款体验;同时亦或将提升境外消费者对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偏好,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
3.数字人民币应用于Web3.0
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互联网为静态只读信息平台,用户为纯粹信息消费者的Web1.0阶段;第二,互联网为动态信息交互环境,用户同时为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Web2.0阶段,我们当前正处于该阶段;第三,互联网将发展成为去中心化、个性化的信息交互环境,即Web3.0阶段。
Web3.0的优势在于其推动协议方面的变革,使得数据价值可锁定、可转移[8]。具体而言,Web3.0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通过链上身份赋予用户数字人格,并在用户的完全掌握下进行标准化的授权与传输;同时用户拥有其创造数据的所有权并可在链上交易,对应的数据收益也由相应的链上身份获得。在具体的支付交易中,数字人民币将可充当链上支付工具,达到支付和商业行为一一对应的效果。此外,所有链上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原始信息都会被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里,这将为监管机构提供Web3.0时代的高效监管框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Web3.0的应用层和支付层是去中心化的,但不意味着这就如很多人所说的不需要进行监管。相反,由于任何算法都无法杜绝违法交易行为的发生,中央机构提供的监管仍然无法被取代。由于数字人民币保留了可追溯性,在必要时监管机构可以查看总账本中的交易原始信息,因此监管机构的查询取证等流程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和推动数字人民在上述领域的应用,早日构建数字人民币应用层与支付层相结合的完整生态。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人民币并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工具,但在跨境支付等应用中可能对其有促进作用。我们需要将工作焦点和重心置于数字人民币应用本身而非辅助作用上,只有应用层面足够完善,支付足够便利,数字人民币才会更受海内外用户欢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潜在功能自将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Tarik Hansen and Katya Delak.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for a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FEDS Notes, February 03, 2022.
2.Kangni Kpodar and Patrick Amir Imam. How Do Transaction Costs Influence Remittances? IMF WP. 2022 November.
[1] 甚至一些体量较大的持仓者的交易行为乃至言论也可以明显影响私人数字货币的价值,如马斯克在推特上的发言曾多次直接导致比特币暴涨暴跌。
[2] 2021年9月,萨尔瓦多正式将比特币作为其法定货币,成为全球首个以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但并未取得成功,不仅当地居民很少使用比特币交易,比特币法币化还降低了国际金融机构对当地政府的融资意愿。
[3]广义上讲,贵金属也是商品的一种,但其具有物理化学意义上的稳定性和稀有性,且在人类货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单独列出。
[4] 测算时间区间为2011Q1至2020Q4。
[5] 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西安、青岛、长沙、苏州、成都、张家口、雄安新区、重庆、天津、广州、福州、厦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金华及海南省。
[6]资料来源:http://www.cinic.org.cn/xw/bwdt/1368929.html?from=groupmessage.
[7]这对于房地产监管账户的资金监管具有重大意义,能有效防止监管账户资金的非法转移,在当下时点有助于“保交楼”、稳定居民房地产预期。
[8]资料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blockchain/roll/2022-09-14/doc-imqmmtha7244660.shtml